遠離漂綠:永續揭露 A 到 A+/找出疑點 永續報告盯兩關鍵

2025-03-07 02:22 經濟日報/ 記者 林安妮 /專題報導 https://udn.com/news/story/7241/8591391?from=udn_ch2cate6644sub7241_pulldownmenu_v2

永續示意圖。 路透

        今年起,資本額在20億元以下的上市櫃公司,也要加入編寫永續報告書的行列了。面對每年市面上將誕生多達1,800多本的永續報告書,一般讀者在茫茫字海中,該怎麼找出重點,同時看出「漂綠容疑點」呢?


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董事長李宜樺是國內著名的ESG專家,也時常擔任各大ESG獎項評審。她說,每回拿到一本永續報告書,她會先看兩個重點,一個是這家公司篩選了哪些重大主題,其次是這家公司是按照哪一個國際報導準則或法規,來撰寫報告。


依據產業別 找指標數據

國際間常用的永續報導準則,包括GRI、SASB、TCFD與IFRS等,在台灣,由於金管會要求,上市櫃公司多採GRI框架做報告。根據GRI,企業製作報告時,必須先鑑別自己的營運活動,會對經濟、環境、人群等,產生哪些衝擊,再根據衝擊顯著程度,挑選重大主題做資訊揭露。


李宜樺說,不同產業有不同的重大主題,即便是同行也未必會選取相同的重大主題,不過,整體說來,製造業從環境面(E)去談氣候變遷議題時,必然要談如何處理碳排放量與落實能源管理。對於金融業來講,重大主題則包括了財務碳排放量及永續金融等。


安侯永續發展顧問公司執行副總林泉興也舉例,服務業裡的電商,外界通常會看,業者如何管理上架貨品的品質與真偽,還有業者是如何做物流運輸上的減排,「早年大家談ESG,可能會比較著墨在理念、願景,或者滿足主管機關對於一些指標的合規性揭露,近年比較進步的作法,就是會從核心本業與商業策略去談ESG。」


對於一般讀者來說,一本永續報告書的體例,大致可分為前言、重大主題與揭露準則,以及附錄三部分。林泉興說,前言通常有董事長、總經理的話,雖然有些人會認為這些篇章有太多「高大上」的語言,但不失為可看出一家公司的ESG格局與高度,「總經理的話多談績效,也可與重大主題與附錄的確信一同做對照。」



第三方執行 增加可信度

        「確信」(assurance),簡單講,就是業者針對報告書的內容,或是關鍵數據,找第三方機構做獨立驗證,以確保公司的陳述,具有一定的真實度或可信度。


根據主管機關要求,目前需要「強制確信」的範圍與對象包括了,上市櫃公司範疇一、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,必須經由會計師或查驗證機構出具確信報告;在行業別方面,包括食品或餐飲占總營收過半,及化學、金融保險等行業上市櫃公司應揭露的永續指標,必須經過會計師確信。


但實務上,也常見有公司會自選項目來做自願性確信,甚至送出整本報告書做確信。箇中緣由除了是希望增加報告書的可信度之外,也跟業者後續要參加國內外的ESG評比,或希望爭取國際資金的關注,或盼與來往銀行取得更好的投融資條件有關。


確信雖然是擺在附錄裡,卻是不少ESG專家會拿出「放大鏡」用力審視的章節。查看重點有三,包括,一、業者是整本報告書做確信,還是選取部分指標,若是後者,是哪些指標做確信,二、業者的確信「邊界」,是總部加上所有國內外廠區,還是只有一些廠區,三、會計師或查驗證機構最後出具的「確信強度」如何。


林泉興說,他曾看過有公司的確信報告是「過期」的,例如,確信報告跟報告書的年份「對」不起來,或是公司編製報告書或確信機構查核時,沒有參考最新的國際報導準則,這些都會大大降低讀者的信賴度。


 資料來源:

  1. 遠離漂綠:永續揭露 A 到 A+/找出疑點 永續報告盯兩關鍵- 2025-03-07 02:22 經濟日報/ 記者 林安妮/專題報導

登入 發表評論
擴大盤查助減碳 環境部公告「事業應盤查登錄溫室氣體排放量之排放源」
114-03-04 [環境部氣候變遷署] https://enews.moenv.gov.tw/Page/3B3C62C78849F32F/690988d4-0450-4905-a246-eaffe7ff9f55